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河北头条
安平县仲舒学堂诵读经典传承国学 用经典播撒核心价值观的种子
发表时间:2014-07-16 15:27:00 来源:河北文明网

  近年来,安平县采取多种形式培育践行社会主核心价值观,特别是以诵读国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来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取得了良好成效,形成了把老辈留下的好东西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的典范,这就是河北省安平县仲舒学堂。

  “仲舒学堂”由“董仲舒经典导读班”发展而来,由安平县道德模范王建涛创建于2006年12月23日,主要开设《孝经》、《弟子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以及古乐欣赏、传统武术等课程。学堂学员入班完全免费,利用星期天开展诵读经典活动,所有老师和教练也是义务教学。学堂最初只有18名学员,现在已经发展成为拥有12个国学诵读班、40余名老师、拥有家长、孩子共计近千名学员的现代私塾。同时在该学堂的培训指导下,武强、饶阳、深州等市县都相继开设了儿童读经班,还举办了衡水市首届国学经典教育交流会,其影响已不仅局限于安平,已成为衡水全市弘扬国学,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策源地。

  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营造家园

  两千多年前,孔子发出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他有那么广阔的空间视野,对生命之流又有那么深刻的体悟,所倡导的儒学思想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居主导地位。如何在新时期弘扬这一优秀文化,成为国学爱好者的追求。也就在人们的执着中,安平仲舒学堂应运而生,发展迅速,从第一个班的仅有18名学员到第13班招生吸引几百名国学爱好者。

  仲舒学堂创办于2006年,“仲舒”即指汉代大儒董仲舒,既是衡水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又是儒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物,为儒学的传播和成为显学,做出了重大贡献,为了继承他的思想,践行他的“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伟大德行来推动读经,传承国学,故取名仲舒学堂。

  仲舒学堂领办人王建涛是一位小有名气的中医师,创办仲舒学堂初衷有三:一是复兴中医。王建涛一直有复兴中医的远大理想,在他看来,国学是中医生长最肥沃的土壤,所以,复兴国学是复兴中医的必经之路,为此,他在创办初期提出了一个口号“传承国学,复兴中医”。二是呼唤道德回归。王建涛认为“真正的中国人应具有儒家魂魄,道家风骨,佛家心性,侠客肝胆”,在这些要素中,儒家经典是中国人的“魂魄”,当今社会道德滑坡,正是因为缺乏了“魂魄”的凝聚力,而国学是改变这一现象的有效良药。三是夯实思想基石。强大的苏联的一朝解体,虽有诸多原因,但追根溯源,源于没有大一统的思想。而当今一些贪污腐败、物欲横流、人心冷漠等不良社会风气的抬头,皆源于百年来国学之沦丧,经典之丢失,老辈的好东西没有继承好,知耻向善的思想在经济发展中被淡化。所以要想国家长治久安,唯有重拾国学经典,推崇儒家思想,是对我们现实社会最有指导意义的伟大思想。仲舒学堂着手从儿童诵读经典开始,传承国学。学堂创办者王建涛首先联合了3名热爱国学的“同道中人”,成立了“董仲舒经典导读班”,2006年12月23日,一个影楼为他们提供了场地,3名老师带领着18个孩子开始了读经班的第一节课。

  读经班创办之初,并不被人看好,许多人认为现代人没必要去诵读“之乎者也”,但是王建涛和另外三名老师对国学有着独到的见解,他们认为,国学经典历经几千年大浪淘沙,蕴含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思想精髓,国学传承其实就是精神的传承,诵读国学就是为孩子们建一所精神的高层。所以,他们用心地、执着地建造着精神的高层。

  开班后的第二个周末,2006年最大的一场雪降临了,三个老师给王建涛打电话:“上课不上课?”王建涛坚定地说:“上,来一个孩子也要上!”那天早上,来了三个孩子,三名老师,给三个孩子认认真真地上完了诵读课。第三次上课,十八个孩子齐刷刷来了,无一迟到。从此,坚持读经,风雨无阻成为仲舒学堂的学规。

  仲舒学堂每周五晚上、周六早上、周日晚上,一共六个小时的诵读时间,无论刮风下雨从没有一个孩子无故旷课,这与严格的学规、家长的坚持、孩子的自律有关,更与学堂良好的教育方法有关。在多年的实践与学习中,学堂推出了多种深受孩子欢迎的读经方法,“读经一点都不枯燥”,这是学堂孩子们的一致反映。比如说“十字读经法”,由于现代儿童浮躁不安,难以专心读书学习,对此,学堂吸取了古人的经验智慧,总结出训练儿童镇定、专一的读书方法,就是十字读经法,即十个字:手指、眼看、口读、耳听、心记,通过五官的训练,使儿童由知到止,由静到定,由定到安,身体由外而内,外正其身,内安其心,真正达到身心愉悦的学习效果。除此之外“一气呵成滚动播出经典导读法”、“定、静”教学法、“乌合之众”读经法也在教学中收效良好。

  王建涛用时间与事实证明,他的免费经典诵读班,是一种纯粹的精神行为。但是,盖精神的高层也需要物质的支持,随着人们对仲舒学堂的日益认可,来读经的学生越来越多了,场地、师资都成了问题。那时候,正赶上王建涛一直对外出租的老房子租期到了,不顾家人反对,王建涛坚定地收回了房子,这所房子是一所临街住宅,租出去一年少说也能收一两万的租金,但是,为了国学的传承,王建涛把房子布置成了教室,并自己出资购买了桌椅板凳。同时,一些幼儿园、企业老板也纷纷向仲舒学堂施以援手,场地问题很快就解决了。有一次,王建涛和仲舒学堂的老师去深州讲学,有一个在安平经商的深州老板闻讯后,特地赶过去,主动提出要把自己的门店腾出来供孩子们读书用。

  同时,随着仲舒学堂的社会影响日益扩大,支持者也越来越多,安平县第三中学、第二中学、第一实验小学等多所学校的老师都牺牲休息时间,加入到学堂教师志愿者的行列,教师人手问题也迎刃而解。每当有人和王建涛算起这些年少收了多少房租,多支出了多少桌椅钱和电费钱时,王建涛总是认为,比起40多个老师的无私奉献和社会的认可与支持,这些都不值一提。

  播下一粒种子,收获整个春天

  仲舒学堂在发展,仲舒学堂的孩子、老师、家长也在共同成长,用王建涛的话说就是:播下一粒国学的种子,收获整个思想的春天。

  收获之一——孩子的成长。

  “一个连爹娘都装不下的人,怎么可能装下国家、装下责任。”仲舒学堂在引导孩子们诵读经典过程中,最重视的就是对孩子进行思想教育,他们将社会主核心价值24字融入经典,将经典与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在“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位卑未敢忘忧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倪,小车无月,何以行之哉”等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将“爱国”、“友善”、“诚信”等核心价值观内容融合进去,将两者巧妙结合,核心价值观借力经典,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在学堂,有个问题孩子,父母特别溺爱,刚上小学一年级就让所有老师头疼,加上孩子又自恃学过武术,甚至发生过好几次和老师动手的事情,所有老师都觉得这个孩子难以救药了。但是,通过三年的读经,孩子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尊师孝敬,和以前判若两人,父母一直认为是诵读经典和在经典中融入核心价值观改变了孩子,让孩子变得明礼守信。

  今年11岁的赵翔鹤,从幼儿园开始接触经典,小学一年级正式开始在仲舒学堂读经,现在已经有五年的时间了,整部《论语》基本能倒背如流。但是真正让家长感受到经典帮助孩子成长的是两件事:赵翔鹤读三年级时,语文试卷上有一道阅读题:同学们能从钱学森身上学到什么?孩子的答案让家长大吃一惊,她引用了论语中的经典名句“学而不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等内容,从那时起,家长更加注重国学传承。另一件事是有一次赵翔鹤的妈妈嫌老人溺爱孩子,和老人说话口气重了点,赵翔鹤见了,就用经典中的话和妈妈沟通:“尊长前,声要低。妈妈,我认为你今天做的不好。”妈妈听了孩子的话,觉得很有道理,当即和老人道歉。

  诵读经典到底能不能帮助孩子成长?从孩子们读经的心得体会可见一斑:我们读经的孩子,思维是立体的,我们考虑事情时除了自己,更多的会考虑到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而不读经的孩子,思维是直线的,他们的心中装的,通常只有自己。

  收获之二——老师的成长。

  许多人认为,仲舒学堂老师的奉献精神特别难能可贵,坚持每周带领孩子们诵读经典六个小时以上,多年如一日,而且不收取任何报酬,到底图的是什么?但是,在他们自己心中,却没有觉得奉献了什么,损失了什么,他们认为,学堂让自己成长。

  学堂的王雅妹老师,从2009年开始,到现在已经坚持了五年。每周五、周日晚上、周六早上都要领孩子们诵读经典,加上周三的家长课堂,每周至少要有8个小时奉献给学堂和学堂的孩子。有一次,单位有个老师有事,王雅妹代替他上课,加上自己的课,一天上了六节课,到晚上嗓子已经特别沙哑了,可是,为了不耽误经典诵读,她还是用沙哑的嗓子领孩子们读了两个小时,第二天,她的嗓子就哑得说不出话来,连着打了一个星期的点滴,嗓子才恢复过来,可是转眼间又到了领读经典的时间,她顾不上休息,又开始了周复一周的经典领读课。最初进入学堂做老师,王雅妹的想法有点“自私”,完全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更好地诵读经典,作为语文老师的她,让孩子跟别人学国学,她觉得“不放心”,所以,她才开始在学堂做志愿老师,但是真的做下来,她在经典的海洋中汲取了更丰富的养料,自身素养提高的同时,心也变得更加博爱。她认为,自己能坚持这么多年,就是因为经典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进步,所以从心底认同这件事,觉得这是自己应该做的。

  学校老师都和王雅妹一样,来自全县各行各业,以学校教师居多,平时都有繁重的工作。但是,为了尽到传承责任,他们对自己有着严格的要求:每半月一次大例会,大家聚在一起总结经验教训;每次上课前,教师诵读要达到30遍——60遍,现在学堂又发起了《论语》一百遍活动,要求每位老师利用空闲时间诵读百遍论语,在活动的推动下,5名老师已经全部背完整部论语。

  现在,为了老师更好的成长,仲舒学堂又创办了“三策书院”,书院名源于董仲舒给汉武帝上了天人三策。两千年前汉武大帝向天下求贤良对策时,董子连上三策,被汉武帝所采纳,因有天人感应、大一统、独尊儒术等内容,故名天人三策。自汉至明清对中华民族产生巨大而深远影响的最伟大的思想就是董子的天人三策。汉武大帝采纳了董子的天人三策思想,把孔孟儒学推为国家统治思想,后来成为国学。三策书院的成立也是为铭记董子的伟大功绩,传承董子的思想,效法董子的精神,推动读经,传承国学。现在三策书院老师对传统名篇进行精深解读,已经将整部《孝经》解读完毕。

  收获之三——家长的成长。

  在学堂有一个真实的故事广为流传:有个孩子的爸爸嗜酒,有一天又喝得酩酊大醉,孩子就写了几句弟子规贴在门上:“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爸爸酒醒后看到这几行字,羞愧极了,从此立志戒酒。

  仲舒学堂有一句话发人深思:“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学堂认为,家长要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所以,能够进入学堂的孩子,家长首先要通过考试,“没有家长的成长就没有孩子的成长”,仲舒学堂每周都要组织一次家长课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诚信”等内容融入家长课堂,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每到过节,仲舒学堂都要和家长签订责任状:凡是学堂家长都不能赌博不能酒驾,要给孩子好的榜样,并让孩子严格监管。

  明理知耻 崇德向善,学堂影响意义深远

  学堂经过多年义务宣传国学,其影响日益广泛,直接教授几百名学生,间接影响几千名家长,辐射带动几万名国学爱好者。

  国学传承紧靠一个仲舒学堂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充分发挥学堂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才是传承的一个重要手段,为此,为此,王建涛和老师们探索出传承国学的最佳途径——国学百千万计划——直接教授几百名,间接影响几千名,辐射带动几万名,让国学万世传承,经久不息!

  在义务诵读国学经典的过程中,王建涛和学堂四十多位老师对在教学中积累的文献资料和实践经验资料进行了系统整理、汇编,五易其稿,2011年底终于将《儿童经典教育导读手册》定稿,全书共47.9万字,分为理论篇、方法篇、礼仪篇、早教篇、中医篇等九章,涵盖教育良方、读经心得等多方面内容,是老师、家长和学生治学、修身的可选材料。这本书的出版目的不是盈利,而是通过公益发行的渠道,实现国学传承千百万的梦想。出版后,仲舒学堂首先捐赠给新华书店70余本,读者只需缴纳15元押金,就可以免费借阅,归还后退还押金。继而,学堂又先后给县教育局、同华小学、启蒙小学捐献了导读手册。

  仲舒学堂还多次组织老师在全县中小学义务开展经典国学知识讲座,将办学8年来的教学经验毫无保留奉献出来。今年5月3日,又举办了衡水市首届国学经典教育交流会,来自全市的150多名国学教育老师参加会议,进一步推动了国学的交流与传承。会议结束不久,衡水各县市区都创办了读经班,绝大部分是免费诵读。

  传统美德走进校园 

  在仲舒学堂的引领下,教育部门大力倡导,进一步推动了传统美德走进校园,目前安平县童星幼儿园、严疃幼儿园、新蕾幼儿园、石干幼儿园、大子文童鑫幼儿园、启蒙小学、同华小学、安平第一实验小学、安平严疃小学、安平二中、安平三中、安平职中等学校开设了业余读经课程,至此约上万人加入到了国学文化经典诵读的行列,相继有饶阳、武强、武邑、冀州、深州、衡水、石家庄、邯郸、唐山、山东、江西、辽宁、北京等省、市、县的人士前来仲舒学堂考察。

  现在,仲舒学堂又不甘时代之后,借助现代传播平台,给国学传播插上了翅膀,学堂建立了仲舒学堂微信群、QQ群,老师与家长在学习国学过程中发现较好的就上传,共享,“水知道答案”“老家规”等被多次转载分享,辐射力度达到数千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就是传统文化,和谐、诚信、友爱等等这本身就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比如《论语》中说:人无信不立就是说的诚信内容,弟子规讲: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也是在教人们相互友爱。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就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而儿童诵读经典,恰恰就是在孩子幼小的心灵种下一颗国学种子,一颗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种子,人常说“童蒙养正,圣功也”,这就是从基础、从根本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借力国学,将核心价值观的种子播撒在人们心中,仲舒学堂这一义举必将得到更多的理解与支持,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声声诵读中,必将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安平县文明办)



责任编辑: 吴 迪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