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文明网
文明要闻 区县传真 重要论述 讲文明树新风 文明创建 道德模范 天津好人 讲述身边的感动故事
公告公示 媒体关注 联盟联播 我们的节日 志愿服务 未成年人 公益广告 身边好人爱心平台
 
  首页>未成年人
 
视点:学习困难门诊不是万能药
发布日期:2022-08-31 17:07:00
 

 8月20日13时,天津市儿童医院龙岩院区心理科的候诊大厅里坐满了前来问诊的孩子和家长,距离下午开诊还有30分钟,但在学习困难门诊的诊室前,已经排起了长长的一队。

  8月10日,天津市儿童医院刚刚宣布心理科学习困难门诊将于当月13日恢复接诊,11日一早,网上预约挂号就显示该门诊已约满。站在队伍排头的刘女士告诉记者,没想到这个门诊这么火。“现在学习困难门诊只有每周六下午有,13日的(门诊)没约上,我是定着闹表给孩子挂了今天的号,就为了开学前赶紧先来看一看。”

  学习成绩差、学习兴趣低、注意力不集中,一直是困扰学生和家长的问题,由此衍生出的竞争与焦虑,影响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个暑假,关于学习困难门诊的话题频频登上热搜,各地不少医院依托心理科室开设学习困难门诊,并且常常“一号难求”。“学习不好还能治?”这是不少人听说这个门诊的第一反应,而前来就诊的家长们也希望从这间小小的诊室里,找到让孩子成绩好起来的密码。

  “成绩差”是就诊的主因

  随着门诊护士点名叫号,一个瘦瘦小小的男孩“飞”进了诊室,抱着手机扑向房间一角的诊床,趴在上面看起了视频;而孩子的妈妈拎着大包小包从后面紧跟上来,坐到心理科医师李宇的面前。“大夫,不好意思啊,这孩子一会儿都稳不住。在老家刚上完了一年级,几乎天天请家长,什么都学不会,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男孩名叫淘淘,家乡在浙江,今年6月因父亲工作调动而举家迁到了天津。孩子妈妈告诉大夫,因为孩子之前的基础太差,打算在天津从一年级重新学起。“一想到要开学了,我就头疼。”孩子妈妈满面愁容。据淘淘妈妈介绍,幼儿园大班的时候,学校已经教了基本的拼音知识,当时孩子总是记不住,夫妻俩也没在意。等上了一年级,明明是已经学过的知识,淘淘还是经常“b”“d”“p”“q”不分,汉字左右颠倒。“我们想着勤能补拙,可他不仅不听,甚至一提起学习就马上竖起眉毛跟我们顶嘴。”淘淘妈妈对记者说,“我每天都在想,问题究竟出在哪儿呢?后来上网搜索,看到有妈妈描述自己孩子的症状跟淘淘很像,医生诊断为多动症。我也想带孩子看看是不是同样的病症影响了他的学习。”

  儿童医院心理科主任石萍告诉记者,近20年来,儿童医院心理科一直都收治一些有“学习困难”的孩子,只是当时没有把“学习困难”作为独立的门诊列出来,并且由于家长对此问题重视不够,往往都是任课教师提出孩子需要看相关的门诊,孩子才会被动就医。“但是最近几年情况明显发生了变化,家长主动带孩子就医的情况增多。尤其近两年,因与学习相关的问题而前来就诊的孩子高居心理科门诊量的第一位,占比在50%左右。”石萍透露。

  经过40多分钟的综合心理测评,淘淘被诊断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俗称多动症)。鉴于症状表现比较重,李医生建议孩子在进行注意力训练的同时,服用有关药物,但长期服用可能会有食欲不振、睡眠问题等副作用。“我还是先采用注意力训练的方法试一试,不想轻易就给孩子用药。”淘淘妈妈当场表示。

  李宇医生告诉记者,因孩子学习困难而前来就医的家长对于用药一般有两种态度:一种像淘淘妈妈这样担心药物有副作用而拒绝使用;还有一种是过分依赖药物,把它当成“提高分数”的灵丹妙药。“之前在心理门诊我接诊过一个女孩,首次门诊时9岁,有注意力缺陷,这位家长总是考试前一个月来找我开药。我劝过家长要坚持服药配合注意力训练,等症状好转就能彻底停药,可是家长听不进去。”初三之后这个孩子再没有出现在心理门诊,但是从李医生的角度来看,她的情况并没有得到有效缓解。“其实这个孩子的发现和干预都不算晚,但是因为家长的态度,很有可能让注意力缺陷问题伴随孩子终生,这是我们作为医生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智商高也会“学习困难”

  “虽然设置了学习困难门诊,但是学习成绩并非最重要的事。”石萍主任表示,其实原本并没有“学习困难”这个诊断类别,之所以用这一名称开设诊室,是因为许多家长的确是从成绩问题开始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而部分家长、老师并非医学专业人士,不能分辨学习困难的源头是生理因素还是心理因素,所以使用这一相对通俗的诊室名称,有助于提示社会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在这一门诊设立之前,确实有家长跟我反映,不知道孩子的症状表现应该到哪类诊室去看病,甚至有家长挂号到了神经内科,后来才在医生的指引下找到了心理科。”

  据石萍主任介绍,她曾经接诊过一个女孩,刚上小学一年级,经常被老师批评,甚至因为影响同班同学学习而被老师请家长。“老师告诉她上课不能离开座位,这个孩子就搬着桌子往前走,班上的各种规定她都能拐着弯儿地破坏。老师实在没有办法只好请家长,委婉地提出让孩子去医院检查。”

  经过评估,这个女孩的智商达到了123,非常聪明。但据老师反映,孩子的动作笨、反应慢、手眼协调性差,给人的整体感觉就是笨乎乎的。“妈妈带着孩子来到门诊的时候,急得直哭,不明白孩子到底是怎么了?”石萍告诉记者,“通过检测我们发现这个女孩的思维很灵活,记忆力非常好。出现动作笨拙、反应迟缓、写字困难,是因为她的感觉统合能力差,简单来说就是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能力差。通过问诊我们还发现,孩子的爸爸早期也有类似的问题,动作差、体育不及格,在这方面对孩子是有一定遗传因素影响的。”

  后来,这个孩子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了一系列感觉统合训练,比如跳绳、边数数边拍球等协调运动训练;同时,医生还鼓励孩子在家多进行涂色、画画等游戏,以此加强手指的小肌肉群锻炼,提升握笔的控制力。“大概三个月后家长又来到医院,对医生表达感谢之情,说孩子简直像换了一个人,学习效率提升,反应也快了,积极性也提高了。”

  “学习困难”到底是什么

  心理科医生更愿意把“学习困难”视作一种“症状”。“它是一个综合征,其病因可能是多种因素导致的结果。”石萍主任表示。除了家庭带养方式的影响外,学习困难可能与各种神经发育障碍、情绪和精神心理问题、文化与环境不利因素等影响有关。“目前,我们的门诊前来就医的孩子大多集中在7岁至12岁。很多家长说自己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坐不住,其实可能真是冤枉了孩子。不是他们不想好好学,而真是因为神经系统发育不良,出现了学习障碍才导致他们学不好、学不进。”石萍表示。

  石萍告诉记者,造成“学习困难”的一些病症往往并非躯体障碍,并没有医学上的痊愈标准,医生的专业治疗只能是缓解孩子的状况。“但家长不要因此灰心。对于一些神经发育障碍疾病,如单纯的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药物治疗可使六至七成孩子明显地改善注意力,提高成绩。对于不需要药物治疗的孩子,系统的家庭治疗和管理,会使孩子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还要强调的是,孩子的神经是在不断发育的,具有可塑性,尽早干预、尽早治疗是重要的。”

  医教结合是关键

  “学习的时候,爸爸妈妈爱着急吗?”“学校作业是不会写还是不想写?”“家长限制电子产品使用时间了吗?”“在家承担家务吗?”……

  面对每一个前来问诊的孩子和家长,李宇医生总会提出这几个问题。“家庭带养方式,对孩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的养成起着决定性作用。在诊疗中,我们会发现一些学生的学习能力没问题,成绩不理想的症结可能源于不正确的教育观念、不恰当的教育方式或不适宜的学习环境。”

  芮芮开学就要上六年级了,但她的成绩一直不好。据芮芮妈妈介绍,学校作业并不多,可孩子每天作业都会写到22时。“数学成绩很差,经常不及格甚至三四十分。”但是经过一系列检查之后,医生告诉芮芮妈妈,孩子的智商和神经发育都没有问题,只能从心理和教养方式上找原因。“在跟孩子的交流中我们发现,这位母亲每天全程陪伴孩子写作业并进行检查,不符合预期就会严厉批评。芮芮的依赖性强、自信心严重不足,对学习完全提不起兴趣。”走出门诊室,芮芮妈妈也对记者表达了自己矛盾的心情:“孩子没有查出毛病,我不知道是该庆幸还是更发愁,难道是我的教育方式错了吗?”

  “治疗”孩子“学习困难”,要改变的还有家长。眼下,整个社会对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加之“双减”政策落地和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线上教学,让许多家长难以适应。“近两年,因为线上课程的开展,家长感觉孩子出现‘学习困难’的现象并不鲜见。”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研究员、天津市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汪洁表示,没有了学校的集中管理,在更加舒适、私密的环境中学习,孩子的自我约束力难免下降。当学生的状态完全暴露在家长眼前时,家长的焦虑在所难免。对此,汪洁建议:“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背景下,网课模式无可取代。家长应试着调整认知,加强亲子沟通。家长不那么焦虑了,也会对孩子产生积极影响。”

  比起孩子的“学习困难”,家长的“教育困难”同样值得重视。石萍表示:“有的家长挤占各种时间给学习让路,殊不知对孩子照顾太多,可能会造成孩子发育性协调障碍,继而影响孩子学习的速度和效率;有些父母手机不离手,却要求孩子认真学习。”没有什么药包治百病,医院也不可能包治“学习困难”。面对孩子学习不好、成绩下滑等问题,不仅要寻求专业的科学建议,同时也需要家长从自身寻找原因,调整教育方式,反省自己是否操之过急。

 
责任编辑:何 倩 稿源:今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