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4.85亿网民”的宝贵资源
发表时间:2011-07-21   来源:人民日报

  既要对虚拟世界保持关切,更要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唯此,网络才能健康发展,推动国家进步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19日发布统计报告: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4.85亿,2011年年底将超过5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6.2%。

  从1987年我国第一封电子邮件,到微博时代的“言论核裂变”;从少数精英的高科技梦想,到1/3国人的生活方式,互联网在中国的历史并不长,但网络的力量已经“虚拟照进现实”,网络的未来依然“未知远大于已知”。

  4.85亿网民,无疑是“网络改变世界”的主导力量。因此,他们怎样发声,执政者如何看待,于转型期的中国治理而言,意义格外深远。

  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网民的年龄,29岁以下的占58.1%,39岁以下的占81.3%;网民的学历,大专及以上学历占22.2%,初中及以下学历占43.8%;网民的收入,月收入2000元以下和无收入的占62.9%……对类似数据的分析,显然不仅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

  无论如何,网民也是公民。每一个马甲与ID,都对应着一个真实的人;每一位网民,都生活在你我身边。他们的声音或许理性或许偏激、见识或许高明或许朴素,但这就是现实。网民关注的事件,发端于现实生活;网民评判的标准,源于既有的法律道德;网民表达的诉求,至少也是某个方面的呼声。也正因如此,胡锦涛总书记一再强调互联网是“做事情、做决策,了解民情、汇聚民智”的重要渠道。我们不仅应该尊重网民作为公民的权利,更应该重视网络民意的风向标和参照系作用,善于用好4.85亿网民这一宝贵的治理资源。

  有人说,中国网民表达的热情,举世罕见。这是一个意味深长的判断。这些天,被质疑7年19次当选的成都“听证达人”被网民围观,尽管后来证明不是托儿,留下的话题却颇为沉重:为什么听证会报名者寥寥无几,以至于胡大妈频频中签?那些群情激昂的网民,为什么在现实中纷纷“隐身”?对于听证会等诸多问题,网民在虚拟世界“愈战愈勇”,现实问题却“无人问津”,这是网民与治理者必须共同面对的课题,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掘4.85亿网民的资源,让他们在虚拟世界中的热情转化为改善现实的力量,对治理者来说这既是挑战更是机遇。

  如果能够不断完善制度、鼓励参与,胡大妈就不会因为多次当选被围观;如果食品安全事件能够少一些,类似“柑桔事件”的网络谣言就不会疯传;如果面对公共事件不总是被动回应,“习惯性质疑”、“无条件反对”就会减少很多;如果能不断畅通各种现实维权渠道,网络爆料就不会如此火爆,一句话,如果矛盾问题能够得以切实解决,“沉默的声音”能够被及时打捞,网民就更能在现实生活中看到自己的力量,网络就不会只是一场虚拟社会的狂欢。

  网络不是“城邦暴力团”,也不是“道德理想国”。网民只有不断提高公民素养和议政水平,虚拟才能真正照进现实;治理者只有既对虚拟世界保持关切,更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才能真正用好4.85亿网民资源。唯此,网络才能健康发展,推动国家进步。(范正伟)

责任编辑:李向帅
分享到: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253245&encoding=UTF-8&data=AAPdPQAAAAcAAADsAAAAAQAo55So5aW94oCcNC44NeS6v-e9keawkeKAneeahOWunei0tei1hOa6kAAAAAAAAAAAAAAALzAtAhQwPea2TjomRLNkJR7lW7j7pDwOvQIVAI9udc5sEi0uHpH7XmvIQV2N2TBA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253245&encoding=UTF-8&data=AAPdPQAAAAcAAADsAAAAAQAo55So5aW94oCcNC44NeS6v-e9keawkeKAneeahOWunei0tei1hOa6kAAAAAAAAAAAAAAALjAsAhRKMp31cXMEk01NkDaHPkfU9CdrIAIUBYY0qTKGvldVBB75mkO4NBMgVDM.&siteid=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