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祝我成功
2011-12-01 10:39:00  来源:《时事》初中版
 

□福建宁德市教师进修学院特级教师 朱闽平

  2011年的中考结束了,一些同学来拜访我。聊起学习中的体会,大家都说,初中三年,《时事》伴我们成长,助我们成功。我建议,同学们将自己的学习体会呈现出来。大家欣然同意。

学习体会一

  首先打开话匣子的是“漫画发烧友”董曼。

  作为漫画发烧友,我喜欢《时事》中的“漫画之页”。我对两幅漫画印象很深:上学年第一期的“对立与统一”与第五期的“这孩子,从小到大就没变”。这两幅漫画从不同角度说明了为什么要孝亲敬长以及怎样孝亲敬长。

    先看“对立与统一”这幅画。

  它给我的启示是,孝敬父母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一件件小事上,要从小事做起。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要孝敬所有长辈。

  再看“这孩子,从小到大就没变”这幅画的寓意。

  我想这幅画的内容真实存在于现实生活中。联系我所学的课本知识,我觉得这幅画隐含着“孝亲敬长”、“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具有一致性”(每个公民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的内容。通过分析我得出,漫画表现了子女只享受被扶养的权利而不履行赡养父母的义务,母亲履行了扶养教育子女的义务而没有享受被子女赡养的权利的结论。

  三年来,我的体会是《时事》的“漫画之页”,虽然篇幅不多,但每幅画都堪称精品。这是我喜欢《时事》的缘故之一。另外,《时事》的漫画经常成为试题,所以大家要多加注意。我们在平时学习中,要将《时事》的漫画结合我们所学的知识进行思考,这会让我们受益匪浅。

学习体会二

  接着发言的是辛欣联。

  我是“本期话题”和“心海导航”的忠实粉丝。《时事》每期的“话题”都选择我们生活、学习中的“困惑事”,循循善诱地启发我们,经常让我茅塞顿开。而且,我还发现每期的“本期话题”与“心海导航”所选择的内容还相辅相成、珠联璧合。比如刊登于2009~2010学年度《时事》初中版第二期的“本期话题”是“听同龄人侃批评”,而“心海导航”的文章是“爸妈说话让人烦”。这两篇文章都是围绕生活中如何处理与父母、老师的关系问题,有异曲同工之效。

  我觉得这两个栏目对家长和老师如何与孩子、学生沟通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一些道理如果从家长和老师的角度来说可能会被认为是“说教”而引起反感,而“话题”和“导航”的魔力确实大。我通过阅读这两个栏目,明白了许多道理。

  首先是我能正确地对待父母和老师的批评教育,少了很多“逆反”。其次是我学会了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学会了尊重和理解父母、老师。因为他们的批评都是为我好,都是对我的关心和爱护。再次是我学会了从情感上理解别人。

  初中三年,《时事》的这两个栏目不仅给了我很多知识,还教会我怎样做人。衷心谢谢《时事》!

学习体会三

  “该轮到我了吧!”艾学先迫不及待地说。他最喜欢《时事》中的“做有道德的人”、“新闻人物”和“广闻博览”等栏目。

  我对2009~2010学年度《时事》初中版第二期“做有道德的人”栏目中的文章《与温爷爷一起上课》印象特别深。这篇文章说的是温家宝总理到北京三十五中初二(5)班听课调研的事。这则故事告诉了我怎样做一个文明礼貌的好少年。

  记得这篇文章中有这些细节:当老师要求同学们坐直时,总理也用力地挺了挺腰;去音乐教室,同学们走在前,总理走在后。看到这些细节,我很感动,也很惭愧。感动的是一国总理都这样亲和,反观自己平时太没礼貌了。《时事》的这篇文章让我受益终身。

  还有20102011学年度《时事》初中版第六期“新闻人物”栏目中的《杨善洲:献给家乡满山绿》,“广闻博览”栏目中的“数字天下”两篇文章也让我印象深刻。

  云南大亮山是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自1988年退休以来坚持植树造林的地方。有关部门算了一笔账:整个林场约有1120万棵树,按每棵30元的最低价算,总价值也有3亿多元!大亮山长的现在已不仅是摇钱树,还是一个绿色的聚宝盆。生态效益无法估量。

  ——摘自“杨善洲:献给家乡满山绿”一文

  中国现有173万平方公里的沙化土地,其中待治理的53万平方公里。按现在速度,大约需要300年的时间才能治理完毕。为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我国将在2011年至2012年继续对钨矿、锑矿和稀土矿实行开采总量控制,其中稀土开采总量2011年控制在9.38万吨以内。

  ——摘自“数字天下”一文

  “满山绿”和“荒漠化”冲击着我的眼球,激发着我的思考。

  1)治理荒漠化需要300年说明了什么问题?

  2)对稀土开采设定上限,为什么?

  3)杨善洲以自己的行动履行了公民“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责任,我们青少年应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这样一想,我发现《时事》的文章很有学问。难怪老师平时提醒我们,阅读《时事》一定要读懂文章背后的东西。这些东西都和我们课本上的知识点紧密相关,我们应该学会用课堂中所学的知识来分析理解《时事》中的文章。更何况考试中经常把《时事》中的材料当背景。

学习体会4

  听了同学们的讨论,我很高兴。最后同学们请我说说如何更好地学习运用《时事》。

  简单地说,学习《时事》应把握三个“最”。

  第一是要注意《时事》中“最有感召力”的内容,如一些能“触及灵魂、升华道德”文章。

  第二是“最有说服力”的内容,如重要精辟的观点、耐人寻味的数字,等等。

  第三是“最有引申力”的内容。《时事》的许多选材具有很强的延展性。我们要善于把它们与课本知识结合起来。

  2010~2011学年度《时事》初中版第三期中“雷锋传人郭明义”一文,它里面的很多信息就符合三个“最”的要求:

  郭明义,男,195812月生。鞍钢集团齐大山铁矿生产技术室采场公路管理员。从19 96年开始担任采场公路管理员以来,他每天都提前2个小时上班,15 年中累计献工15000多小时,相当于多干了五年的工作量。1990年以来,他坚持20年无偿献血,累计献血6万毫升,相当于自身总血量的10倍。1994年以来,他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区群众捐款12万元,先后资助了180多名特困生,而自己的家中却几乎一贫如洗。一家3口人至今还住在辽宁鞍山市千山区齐大山镇,一个80年代中期所建的、不到40平方米的单室里。郭明义说:“有人觉得存款多、房子大是财富。可我觉得物质财富,只供个人享受,不算真正的幸福;如果用来帮助困难群众,大家分享,就会带给更多人幸福。对我来说,这55本献血证、200多封感谢信,就是对我最大的奖赏。”

  请同学们结合“三个最”,对以上内容进行分析。

  除了以上简单探讨的,《时事》中还有许多栏目值得关注,需要同学们自己去发掘。如卷首语:主要是围绕时事热点,从中学生视角进行描述;时事观象台:是对当前国内外大事的点评,选取事件的重要性仅次于热点追踪栏目;热点追踪:《时事》中最重要栏目,通常是选取近期最重要的国内、国际大事,以深入浅出讲故事、生动形象说道理的方式进行解;本刊专稿:一般解读具有重大深远影响力的事件,如党中央的重要会议;漫话发展:一般是从头至尾讲述某一领域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希望大家不仅要把学习《时事》作为升学的“梯子”,还要真正沉下心来,细读《时事》,将它作为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出《时事》的妙用。《时事》高中版也期待着你们研读。

责任编辑:王志才
相关报道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1. 您正在阅览的是